当初裴修翊就是这样。
张氏急着与承伯侯府结亲,两个孩子匆匆见过两面就成了亲,如今却闹成这般。
宋枝白皙的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,眼神清亮,“太夫人垂怜,枝儿不敢隐瞒,其实......枝儿幼时在临安,曾有幸见过国公爷。”
她微微垂下眼帘,“那时裴老国公带着国公爷途经临安,来过府上。”
“国公爷那时应才八岁,穿着一身月白色的锦袍,安安静静地坐在花厅里,像个小仙人似的,枝儿至今还记得。”
这番话半真半假。
她确实模糊记得裴老国公带着裴修衍来过府上,但那时她才三四岁,哪里记得清他究竟穿了什么衣裳,又是何等模样?
这些都是后来娘亲同她说的。
此刻说来,却格外顺理成章。
只为叫太夫人安心。
她抬起头,目光清亮亮的,像初春的溪水,干净得见底,“那时年纪小,许多事都记不真切了,唯独国公爷的身影,不知怎的,一直留在心里。”
太夫人闻言,眼底掠过一丝动容,“好孩子,如若是这般,祖母就放心了。”
沉吟片刻,她抬眼望向窗外渐浓的秋色,“眼瞧着中秋快到了,是个团圆的好节气,不如就在中秋前一日,将你们的亲事正式定下来,也好了却一桩心事,你觉得如何?”
“至于成婚的日子,咱们再慢慢挑选,总要办得风风光光,也不堕了国公府的声望。”
宋枝对此自然没有什么意见。
毕竟她本就是为此而来,如今裴修衍既已应允,太夫人又如此热心操持,她只需点头便是。
宋枝乖巧应下,“枝儿但凭太夫人做主。”
太夫人见她答得爽快,脸上笑意更深,连连点头,“还叫太夫人,改改口了不是?”
暖阁内,二人执手相谈的画面透过雕花门扉隐约可见,话语声在廊下飘散。
谁都没有注意到,门外朱红的廊柱旁,不知何时立了道清瘦的身影。
裴修衍原本是来给太夫人请安的,行至门前,却恰好听见里头传来宋枝那清软的嗓音。
“......唯独国公爷的身影,不知怎的,一直留在心里。”
他的脚步倏然顿住。
隔着半开的窗隙,他能看见宋枝微垂的侧脸,那双总是带着几分怯意的眼眸此刻显得格外真诚。
他静静地立在原地,廊下的阴影将他大半身形笼罩。
裴修衍轻嗤一声。
喜欢他,还告他的状?
......
宋枝与裴修衍的八字既然经由宝相寺慧明大师亲自批算,这纳吉之礼便算是圆满达成了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