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周后,教育局的调查组进驻学校。
我站在调查组面前,试图做最后的陈述。
我拿出厚厚一摞网购记录,指着那些给孩子们买得衣服、给班里买的图书、体育器材的订单,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。
调查组的负责人,一位面容和善却眼神锐利的中年女性,轻轻推了推眼镜。
“宋老师,我们理解,也愿意相信您的初衷是好的。这些购买记录,能证明您是一位有爱心的老师,但是。”
她话锋一转,指尖点着桌上的财务规定文件,“它们无法与您收取的、那笔没有票据的班费形成一一对应的法律关系。教育收费,铁律就是收支两条线,您的行为,本质上就是坐收坐支,是严重违规。”
“难道善意就不算数了吗?”我感到一阵眩晕。
“善意不能凌驾于规则之上。否则,今天您可以因为善意收费,明天别人也可以打着善意的旗号牟利。制度的存在,就是为了杜绝这种模糊地带。”
她的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惋惜,“我们必须按流程办事。”
最终处分比想象的更严厉:取消教师资格。
理由清晰而冰冷:违反国家教育收费规定,情节严重,造成恶劣社会影响。
宣布处分时,我站在熟悉的讲台上,台下是死一般的寂静。
学生们的肩膀在微微发抖,始终没敢抬头。
我的目光扫过全班,最后,定格在林耿耿身上。
她没有再掩饰,嘴角上扬,勾勒出一个清晰得意,属于胜利者的微笑。
但我只是平静地收回目光,转身,走出了教室。
回到即将搬离的宿舍,一种强烈的不对劲驱使着我。
我打开被遗忘的社交媒体,输入了林耿耿的名字。
页面弹出数十个视频。
镜头里的她,言辞犀利,逻辑缜密,以少年法制观察员自居。
她的战绩赫赫:曝光郊区敬老院克扣伙食费,举报公益机构账目混乱,每一桩都将所谓的“伪善者”逼到绝境。
视频的标题无一例外,都带着耸人听闻的标签:
#打假十大感动人物#
#撕开模范教师的真面目#
#正义少女为民发声#
评论区充斥着对她勇气和智慧的赞美,以及对我们这些落网者的狂欢式***。
我顺着一个个视频点进去,心脏越来越冷。
她的模式如出一辙,寻找光环下的微小瑕疵,利用规则漏洞,发动舆论审判,最终享受将楷模拉下神坛的流量盛宴。
我不是第一个。
我只是她打假履历上,最新最具有话题性的一枚勋章。
我关掉视频,窗外已是夜色深沉。
我拿出一个空U盘,将她在不同事件中,那如出一辙的,带着笑意的胜利眼神,和她所有视频中煽动性最强,存在事实扭曲的言论,一一下载、保存、归档。
第二天,我去办公室收拾最后一点私人物品。
林耿耿倚在门框上,像是等候多时。
“小芮老师,需要帮忙吗。”她的声音轻快,带着毫不掩饰的挑衅。
我拉上行李袋的拉链,抬起头,对她露出了这几天来的第一个微笑。
“不劳费心。”我的声音很平静,目光却直直地看向她,带着一种她无法理解的穿透力。
她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。
我拿起那个装着U盘的包,走过她身边,用只有我们两人能听到的声音,清晰地说道:
“林耿耿,这件事,还没完。”
我感受着她身体瞬间的僵硬,继续含笑道:
“收集证据,我也会。接下来要哭的人,该是你了。”
小说《山村支教老师不做“妈妈”了,留守儿童在班会上都哭了》 第4章 试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