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周小敏小辉是著名作者风间浅语成名小说作品《离婚后不要再婚》中的主人翁,这部作品构思新颖别致、设置悬念、前后照应,简短的语句就能渲染出紧张的气氛。那么主角老周小敏小辉的结局如何呢,我们继续往下看第一章槐树下的二十年我和老周结婚那天,院子里的老槐树刚抽新芽,嫩绿色的叶子裹着春寒,簌簌落在红纸上。他穿着半旧的风衣,袖口...
离婚后不要再婚第1章精彩内容
槐树下的二十年我和老周结婚那天,院子里的老槐树刚抽新芽,嫩绿色的叶子裹着春寒,簌簌落在红纸上。他穿着半旧的风衣,袖口磨出了白边,指尖捏着褶皱的红纸,声音有点发紧:“秀兰,以后咱们好好过日子。”那年我三十五,带着十岁的女儿小敏,刚从一场鸡飞狗跳的头婚里脱身,行李箱轮子上还沾着前夫家院子里的泥。媒人领着老周来的时候,他手里拎着两斤苹果,洗得发亮,递到小敏面前时,指尖还在微微抖,后来我才知道,他也是刚没了妻子三年,儿子小辉比小敏大两岁,每天抱着妈妈留下的文具盒发呆。老周是机械厂的技术员,话少得像车间里沉默的机床,却总在细节里藏着暖意。我在纺织厂倒三班,凌晨三点下班,推开门总能看见灶上温着的粥,粥面上卧着个颤巍巍的荷包蛋,筷子就架在碗沿上;小敏冬天冻得咳嗽,他骑着摩托车去医院拿药,回来时棉裤腿冻成了硬邦邦的壳,却先把药揣进怀里焐着,蹲下来问小敏“还咳不咳”。两个孩子一开始像两只炸毛的小猫。小辉把文具盒锁在抽屉里,不许小敏碰;小敏护着我的电视机,说那是“***宝贝”。老周不劝也不骂,周末去文具店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算术本,用钢笔在封皮上一笔一画写“小辉的”“小敏的”,又把电视机旁边的小桌子擦干净,给小辉放课外书。慢慢的,门槛上多了两个并排的小身影,小辉会把妈妈织的红毛衣偷偷塞给小敏,小敏会把我做的糖糕掰一半给小辉,两个人的算术本上,错题旁的红叉都变得一样少。日子就像老槐树的年轮,一圈圈裹着烟火气生长。我在纺织厂当挡车工,手指被纱线磨出茧子;老周在机械厂加班,回家时工作服上总沾着机油味。我们俩总碰不上饭点,却习惯在留的饭菜底下压张纸条:“咸菜在坛子里,记得热馒头”“你那件蓝外套的扣子掉了,我补在门后挂钩上”“小敏的橡皮快用完了,我明天路过文具店买”。小敏考上外地师范那年,老周升了车间主任,工资条上的数字比以前多了一大截。他攥着工资条凑到我面前,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花:“秀兰,以后你别上夜班了,车间里太熬人,咱换个轻松的活。”我正给小敏缝被子,针脚走得匀匀的:“再干几年,等孩子们都成家了,咱就歇着,一起在槐树下晒太阳。”后来小辉进了老周的厂,成了技术骨干,娶了同厂的姑娘;小敏留在外地当老师,每年春节会带着女婿回来。一家四口围在桌子旁吃年夜饭,老周会把红烧肉里最瘦的那块夹给我,说:“秀兰,这二十年,多亏有你,把家撑得这么暖。”我看着他鬓角的白发,和窗外落满雪的老槐树,心里软得像刚蒸好的馒头